欢迎访问凤县文化馆网站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创作 >> 文学



文学


凤县赋

[ 发布时间:2013-03-07 | 浏览:797次 ]

我闭目遐想,独个沉思,叹息凤县过去的苦难,赞美凤县现在的温馨,憧憬凤县未来的美好。

地理位置确定了凤县的繁荣。抗战时川陕公路筑成,双石铺骤然繁华,人誉之“小上海”,称这“三多”,即汽车多,饭馆多、妓院多。

但是,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凤县只有半条街,另外半条街在夏秋季节里,是黄龙翻滚的一片汪洋,在冬春季节里,则是砂砾漫漠的野河滩。驮盐的骆驼队经常驻扎在河滩里,马戏在河滩里表演,说书的侏儒女吸引来一大群围观的人,卖唱的盲人在河滩怀抱琵琶半遮面。脚下到处是驮粪、马粪,有时你会踩上一脚大粪,便噘着嘴无可奈何地把鞋在地上蹭来蹭去,还是臭烘烘。

传说,双石铺一双石头是镇城的一对金鸭,再大的洪水也淹没不了凤县城。后来,一只金鸭被盗宝的喇嘛盗去,从此,一涨洪水就把半条街冲去,只剩下了残垣断壁的半条街。

在民国时,经历饥饿瘟疫,饿殍满街,死尸成堆。虽有名医走街串乡拯民济世,但财薄力单的悬壶者也只能兴叹无力,找不出济世之方,拿不出济世之资。

在凤县流传着一首辛酸揪心的山歌:

生在老林边,吸的兰花烟;烤的转转火,吃的洋芋果;洋芋倒还面,腿干都烤烂;要得腿干好,除非锄二道草;洋芋开花花,腿干结痂痂。

有多少仁人志士,朝思暮想地想改变凤县的面貌,但不能成行。凤县多少年来都龟步蛇行地过渡着。

在改革开放的春天,一声春雷震醒了凤县人。凤县人的脚步声响得快了,凤县人的嗓门也亮了,凤县人的腰杆也硬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蓝图被设计师绘得一幅更比一幅壮丽,一幅更比一幅宏伟。勤奋质朴善良的凤县人在一幅一幅的蓝图指引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全神贯注的去践行她。

当凤县人也能象江南人那样,荡舟湖面,露出喜颜,放开亮嗓,高吭吟歌:

矣乃一声江水秀嘞,嘉陵小峪一口吞,丰禾摇曳留倒影,高楼叠峦碧镜头,日晖月色随绿波,荡漾明灭聚星辰,风驰电掣火车掠,灯火万象一湖收;

噢吆一声山鹿鸣嘞,苍松翠柏一峰项,灵麝跳跃麝鹿奔,莺歌燕舞藏珍禽,燕子衔泥垒新窝,蜂儿忙忙酿花蜜,龙腾虎跃健身舞,万民齐歌一名城。

这是什么风韵,这是什么感觉?

这就是人气与自然和谐的凤县风韵,这就是耳目清新与心旷神怡的凤县感觉。凤县人是真的灵魂,凤县人的善的范例,凤县人是美的典型。在凤县这块泥土上,您就会闻出温馨、善良、恭逊、俭朴、礼让文明的凤县气息。凤县人不妖不艳,也不土不俗;凤县人不显不露,也不亢不卑。凤县向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城市迈进,需全县人倾心协力。

凤县在挺进,凤县在图腾,凤县必跻身于陕西名城。凤县花开有声!

我由衷感谢建造这座名城的决策者,我由衷感谢这座名城的设计者,我由衷感谢这座名城的创建者。他们不奢不侈,更不浮不躁;他们不油不滑,更不粗不糙;他们不谄不媚,更不屈不挠。他们是无私无畏的奉献者,他们是惠泽子孙万代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