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凤县文化馆网站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创建专栏



创建专栏


文化创建简报第六期

[ 发布时间:2013-03-18 | 浏览:2285次 ]

凤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
简 报
第6期

凤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8月6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县组织文化干部考察学习兄弟县区创建工作

8月3日至4日,县文化广电局带领双石铺、凤州等六个镇分管文化工作负责人及创建办工作人员一行16人,赴陈仓区、眉县两地考察学习“两馆一站”建设、免费开放等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考察组先后考察学习了陈仓区、眉县“两馆一站”建设、免费开放及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详细了解了陈仓区周原镇、眉县横渠镇的综合文化站、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广场、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面积、经费及业务亮点等情况。通过学习考察,对于今后加强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我们感觉到这两地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宝贵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一是地方政府文化职能进一步加强,将文化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政府部门对文化建设不只是精神上的重视,不再把文化当成是面子工程、花钱工程,而是将文化建设上升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保持地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务实工作。文化设施建设呈现出档次高规模大服务功能性强的特点,陈仓区投资3800万元的陈仓区“三馆合一”综合大楼将于2012年9月落成,新馆落成之后,既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又是地区文化实实在在的载体。
二是文化部门转变了办文化的观念,把为民服务理念放在了首位。据陈仓区文化干部介绍说,文化部门免费为群众文化活动演出提供灯光、音响等搭建演出舞台,文化不再是高雅艺术的专属品,而是人民群众文化休闲的必需品,政府的一切文化工作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休闲服务。
三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不断创新。陈仓区、眉县两地公共文化投入机制、运行机制、人才培养等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投入机制中,陈仓区通过立项、企业支建等措施抓文化建设,眉县通过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突破了“官办文化”的单一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公共文化事业投入机制。在农村,社会集资兴建文化设施热情的兴起,文化专业户、文化个体户等农民自办文化大量涌现,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如“威风战鼓社”创始人荔改朝,从小就对鼓文化有着强烈的热爱,积极找机会参与各种表演,并长期潜心研究古代鼓谱及周边地区鼓谱,吸收其精华,融会贯通,不断改进,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办起了老荔威风战鼓社,农闲时培养鼓手等其他乐手,每逢盛大节日单位、企业大型庆典活动等,出场演出,本村群众积极参与,阵容逐步状大。同时,十二个村都成立了自己的锣鼓队,秧歌队极具特色的舞狮、舞龙队、旱船队、赶犟驴表演队,并不断推陈出新,赋予鲜明的时代内涵。这些文化主体都是乡村管理,乡村、个人投资,让那些热爱文化的“能人”牵头,使公共文化之根深深的扎入基层肥沃的土壤之中,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四是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性不断增强。陈仓区天地社火的主管领导和眉县威风战鼓的创始人老荔介绍时都表示要把传承和发扬本土传统文化当做自己的事来做,借用老荔的话就是“老百姓办文化,一不要等,二不要靠,三不要伸手向国家要,这是咱老百姓自己的文化,最终受益的也是咱老百姓自己,所以要靠自己。”凭借着这种文化自觉性,天地社火队赴德国、泰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地参加大型演出活动,为该文艺团队每年创收80余万元。眉县的威风战鼓也曾先后在西安、宝鸡、太白、扶风、周至、杨凌等地表演,并获得宝鸡市2002年民间锣鼓大赛第一名等多项殊荣,每年创收60余万元。在与外界的交流学习中,既提升了队伍业务水平,也宣传和传承了本土文化,同时也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广阔的致富路子,真是一举多得。

学习考察眉县"两馆"创建工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我们
得到了许多启发:
  第一,进一步坚持政府主导。一是要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为着眼点,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二是要制订公共文化发展法律、政策,完善各项建设、管理制度和服务方式,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向公民提供制度化的公共服务。三是要发挥公共财政作用,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四是要把公共文化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加强领导、工作上强力推进、政策上全力支持、考核上有硬指标,充分地彰显出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
  第二,重视制度建设。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既要进行整体规划,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又要找准我县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实施重点攻关,集中力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必须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在继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关注服务队伍、能力、标准、规范和管理运营等软件建设,要探索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政策、手段和措施。
第三,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将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内容创新、服务创新渗透到每一个领域,不断为公共文化服务注入新的理念、内涵和方式。要以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数字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打造基于新媒体的服务新业态为目标,努力构建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城乡、传播快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第四,努力惠民便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落脚点是努力实现均等化,只有真正做到惠民、便民,才能实现均等化。在城乡均等方面,既要努力弥补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欠账,使文化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布局、合理配置,推动城镇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应当注意随着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做到城市扩容与社区文化建设同步。在身份均等方面,要始终关注社会各阶层、群体,并向未成年人、老人、城市低保户、农民工等倾斜,高度重视和保护其文化权益。使弱势群体也能均等享受文化发展成果,也得到文化所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第五,促进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政府主导的同时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要进一步推进激励政策,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要合理使用财政补贴等手段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合理的政策、制度设计,吸引社会力量,尤其是广大民营企业投资、捐助公益文化设施,加强对民办文化机构和团体的支持力度,打破体制界限,在资金扶持、队伍培训、行业评估等各方面对民办文化机构和国办文化机构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努力形成多元互补、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格局。